“看過上萬支短視頻,依然寫不出一個爆量腳本。”是很多編導心中的痛。
大家的腳本很多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內容,卻很難觸發用戶共鳴。想要寫出一支能夠觸發用戶共鳴,形成轉化的短視頻腳本,我們要完成對話方式、對話語境、產品價值的三重轉換。
一.對話方式轉換
“內容的對話方式,從公共化轉換為私人化。“
產品的目標受眾可以是一群人,但我們短視頻內容的對話語境,應該更加私人化、更加有針對性。一句話,對一個人說的時候,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,但一句話對所有人都可以說的時候,它很大程度上就會成為一句廢話。
進行對話受眾轉換,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依次進行:
1.接到腳本Brief后,首先梳理產品賣點,根據產品賣點逆向反推用戶需求痛點。
比如自然堂小紫瓶熬夜精華的產品賣點有:含有4%煙酰胺、二裂酵母、喜馬拉雅紅球藻3種明星成分,可以擊退熬夜肌。逆向反推之下,需要這款產品的人可能處于:經常熬夜的場景之下,皮膚可能會出現暗沉、發黃等癥狀,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約會、面試等結果。
2.找到用戶需求痛點之后,需要羅列一下用戶屬性。
使用自然堂小紫瓶精華的用戶,他們可能是18歲~28歲的女性、學生黨、上班族、寶媽等等。羅列完之后你會發現,同一個年齡段、同一個工作標簽下的人,可能過著不同的人生,我們的短視頻內容如果想要引發目標受眾的共鳴,要從中提取群體的需求共性。
比如18歲~28歲的女性,可能是學生黨、上班族、寶媽,但她們可能都是熬夜黨,會為了擊退自己的熬夜肌,選擇自然堂小紫瓶熬夜精華。
3.打造對話私人化的對話環境。
縮小對話范圍的原因其實很簡單,大多數人其實對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根本不感興趣,想要在黃金3秒內引發用戶關注,我們得找和用戶關聯度高的點,直接與一個真實的、具體的用戶對話。
咱們還是拿自然堂熬夜精華舉例,鎖定了用戶的需求共性,我們是不是還能這么和他們對話呢:天天加班搞事業,這瓶精華你扔不掉了!
短視頻腳本中,私人化對話,不僅包括臺詞,還包括畫面語言的私人化溝通。在信息流廣告和用戶的對話中,盡量多打破熒屏的限制,使用主觀鏡頭和用戶個體互動,形成一對一或者多對一溝通,可以很好地提升溝通效率。尤其是在下單引導環節,一定要用主觀鏡頭和用戶對話。
二.對話語境轉換
1、避免使用專業復雜的詞匯,短句為王
過長的語句和專業復雜的詞匯,在短視頻內容的傳播中有2個弊端:首先讀起來不順暢;其次,會增加用戶的理解成本。所以,我們在創作短視頻腳本時,要盡量避免非常復雜的詞匯出現,即使是客戶要求一定要闡述出某個專業名詞,我們也要對其進行具像化詮釋。
比如很多化妝品中會添加一個成分:玻色因,很多用戶其實根本不清楚它是什么,有哪些作用,那我們在腳本中要怎么對它進行詮釋呢?說清楚它的作用和價值即可:玻色因是保濕抗衰的明星成分,很多大牌都在用!
除了盡量避免專業詞匯,還要盡量用口語化、網感強的短句與用戶溝通。能說“這是啥?”就不要說“這是什么?”、能說“絕絕子”就不要說“真厲害!”
2、構建畫面減少形容詞用量
前文提到過,短視頻的腳本主要涵蓋臺詞和畫面描述2大部分。在文學創作中,形容詞可以讓文章變得更加飽滿有色彩。但在短視頻腳本,尤其是在描述畫面時,要減少形容詞的用量,因為形容詞很難激發畫面靈感,盡量用名詞動詞直觀構建畫面。這樣做最重要的優勢在于:可以降低短視頻導演對腳本的理解成本,更加精準地掌握創作者想要表達的要義。
就拿「美好的生活場景」來說。一千個人心中可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拍出各種不同的畫面。如果我們構建一個美好生活場景的畫面,可以寫:全景,夜晚,老爺爺拉著老奶奶的手慢慢向前走,爺爺的手里拿著一支玫瑰花,鏡頭給到2個老人的背影。
3、臺詞要能營造氛圍
信息流短視頻廣告為帶貨服務,既然是帶貨,咱們得把草種進人心里,要想辦法讓人心癢癢。畫面語言直截了當,但是臺詞文案要能制造感覺、氣息、色彩、激活用戶的感官細胞,永遠不要妄想干癟的臺詞能喚醒用戶的購買欲。
咱們再再再拿李佳琪的視頻來舉個例子,他在介紹一支口紅的時候,是怎么說的呢:
營造瘋搶氛圍:你有錢都很難買到的顏色;
營造高級感:嘴巴很貴的顏色;
形容上唇效果:感覺你的嘴巴是水果,男人都想要咬一口;太心動的感覺吧,人間水蜜桃就是你;啊,好閃!五克拉的嘴巴!
·
4、朗讀一遍
怎么確定我們的腳本已經完成了書面化語境到生活化語境的轉換呢?
建議大家多念一念自己的腳本,并找一個旁聽者,如果念出來順嘴,聽起來順耳,基本上腳本的語感是OK的。
三.價值轉換
“管理好顧客的“心理賬戶”,讓顧客覺得產品錯過了就沒有了!”
帶貨短視頻腳本中,引導用戶形成轉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在常規的信息流廣告中,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:介紹完產品賣點,就開始催促用戶趕緊點擊視頻下方購買吧、點擊視頻下方獲取詳情等等,這樣的轉化引導不能說沒有力度,但是也可以說不怎么出彩。在轉化引導這一環上,學會管理用戶的心理賬戶,做好價值轉換是個非常好用的技巧。
營銷學中,每個顧客心目中都有一個“心理賬戶”,貴與便宜是個相對的概念,可以自由轉換。我們要做的,就是管理好顧客的“心理賬戶”,讓顧客覺得產品買了值得,錯過了就沒有了!
1、 強化可得利益價值和時間緊迫性
讓顧客覺得產品買的值,存在兩種情況:一種是產品單價比較高的情況,這種情況下,品牌投放信息流廣告要么會提高贈品的數量,要么會進行打折活動,我們要讓客戶覺得買得很值。
可以這么說:
買一發XX,不入你就虧大了!
從不打折的XX,今天打骨折價,只要XX就能領回家!
XXX,打X折,即使月入3000,買了也不吃土!
另外一種是產品單價不高,很難形成高價值感的情況,如果產品有代言人且品牌獲得了渠道授權,我們通過明星價值借代,提高產品價值感,可以這么說:
點擊視頻下方,只要XX元,肖戰同款屬于你!
還可以這么說:
雖然它長得很貴,但是只要XX元,就能抱回家!
穿出去炸街的衣服,竟然只要這個價!不買你就虧大了!
這么哇塞的XXX,限時只要XX元!再不買就搶不到了!
這里要注意的是:如果產品的單價在百元以內,我們可以說打XX折扣,強調百分比,因為如果產品售價100元,即使降價了60元,用戶在心理上還是會覺得便宜不了多少,如果強調打了4折,就會讓人感覺更優惠;但是,如果產品的單價超過百元,直接說明直降XX元,會讓大家覺得優惠力度更大。
2、強化情緒價值
引導用戶下單的時候,我們除了可以強化產品的可得利益價值,對于食品快消、服裝、美妝等品類的產品而言。還可以強化它能帶給人的情緒價值。
拿著美妝類產品舉例,我們可以嘗試下這么說:
別人有的,我的小仙女也要安排上!
想要在年底轉運的小姐妹,一定要擁有!
就像財閥大小姐會用的那種高級香水,送朋友、老板、客戶誰能拒絕,現在價格比XX還劃算!
想在年會上秒殺全場,就買它!
短視頻已經進入大浪淘沙的階段。想要輸出能夠和市場形成有效溝通的腳本,我們要跳出書面化內容輸出的邏輯,用更加真實、生活化的內容和用戶對話。